內容賞析─對社會的諷刺

 

打破傳統婚姻束縛

在魯迅每一篇小說,基本上也有其不同的諷刺內容,而魯迅往愛以小見大,從一個人物身上顯

出當時社會所存在的問題,而所反映的社會問題也是大同小異的。正如〈傷逝〉及〈離婚〉,

所表現出來的便是一種追求自由戀愛,而不受傳統婚姻束縛的精神。我覺得這篇小說的重心不

在說戀愛,這篇小說與其他小說一樣,是「話中有話」的。小君和涓生的戀愛,明顯帶著「五

四時期」知識份子的特點,當時的知識份子思想解放,並不妥協於以往的封建束縛中,他們所

追求的是自由、個性解放、男女平等等新觀念。他們勇於向封建勢力挑戰,在這段挑戰道路

上,是波折重重的。他們的相愛受到子君的父親及胞叔反對,而涓生的朋友也來「忠告」他,

即使是路人也投柩「譏笑、猥褻和輕蔑的眼光」,我們從中可以知道,在五四時期,封建勢力

仍是十分龐大的,子君和涓生正正代表了那些追求新思想的知識份子,他們總會受到各式各樣

的阻撓。在追求自由愛情的過程,子君的反叛性格正標誌了現化中國女性的抬頭,為了這段

情,她寧可與家人反面,子君曾宣言「我是我自己的,他們誰也!沒干涉我的權利!」,使生

也感慨道:「中國女性,並不如厭家所說那樣的無法可施,在不遠的將來,便要看見輝煌的曙

色的。」此充分反映了中國女性的地位正在一步步提高,中國女性開始勇敢起來了!總之,此

篇小說是有濃烈的五四味道的,而他們的愛情也是五四時代的產物。至於〈離婚〉一篇,與〈

傷逝〉也有相似之處,兩者所說的皆是自由戀愛,兩者同時也是透過女主角表達現代女性的地

位已經開始上升。故事中的女主角愛姑明顯和農村婦女不同,她對於自己的婚姻問題,敢於自

己作主,不但父親要依她,夫家也要給她幾分面子。她對於「三從四德」、出嫁從夫的傳統封

建思想竟敢於大膽藐視,她更罵自己的丈夫及公公是「小畜牲」、「老畜牲」,我們在她身

上,可以感受到近代社會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。而事務上,子君和涓生的反抗以及愛姑的反抗

也是對封建勢力的一種反抗。

 

諷刺人民迷信

 在〈祝福〉中,所反映的又是另一個事實,子君和涓生以及愛姑在對封建勢力的抗爭似乎也得

到一定程度的成功,子君和涓生最後也能結婚,有情人終成眷屬,而愛姑雖然最後仍然被休,但最

後夫家仍要以九十塊錢給愛姑作補償,作者在〈傷逝〉和〈離婚〉二文中是以正面諷刺舊封建勢

力。在〈祝福〉一篇,作者則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反面諷刺舊封建勢力害人。故事中的祥林嫂在第

一任丈夫死後曾逃到魯四爺家,希望有安定的生活,但婆婆卻迫她改嫁,及後她在第二任丈夫死後

再次逃到魯家,但因被認定是「不祥人」,四周的人對祥林嫂也十分冷淡,最後祥林嫂更懷著不安

死去,祥林嫂基本上是被舊封建思想迫死的,作者透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對封建思想作出了辛辣的

諷刺。三篇均與女子婚姻有關,並透過故事中女子的勇敢或其不幸遭遇隱隱寫出了作者對於自由婚

姻及自由思想的嚮往。

 

諷刺知識份子

〈在酒樓上〉和〈肥皂〉兩篇皆是諷刺了當時的知識份子。〈在酒樓上〉一文中,作者便透過

對主人公呂緯甫的消極妥協,予以嚴厲的批評,諷刺一些知識份子仍沉醉於舊有的封建思懋

中,但作者在這嚴厲的針砭中,卻又對知識份子有一種殷切的期待。呂緯甫這個悲劇人物,是

當時普遍知識份子的寫照,當時的知識份子在辛亥革命後並未有找到正確的方向,有一些便像

呂緯甫般,一跌不起,小說對呂緯甫作出嚴厲批判中,曉示當時的知識份子不可重蹈他的覆

轍。在小說中,呂緯甫向「我」說了兩件事, 一件是奉母去為三歲已夭亡的弟弟遷葬,雖然

弟弟的屍骨也不見了,但他還照母親之意為其弟遷葬;第二件是母親叫他買一絨花予阿順,但

阿順已經不在人世,他便把絨花送給阿昭。呂緯甫在做這兩件事時很盡心,但他是盲目地盡

心,反映了他的精神空虛,他曾是一個熱血的革命青年,但封建勢力實在太大了,呂緯甫「心

死」了,於是便整天渾渾噩噩,他被社會折磨得變了形,從故事中的兩件件事上,又反映出當

時社會對知識份子的折磨是那麼厲害。

 

 

總括來說,〈彷徨〉這本小說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係,各篇大都以諷刺舊社會為主要目的,魯迅愛「以小見大」的筆法也在這本小說內見得到。例如以祥李嫂反映出當時人們迷信的風氣、以呂緯甫說出當時知識份子的遭遇等等。這本小說確是一本很好的小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