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尘茶馆——妻子捐肾救丈夫:两个人活着总比一个人好受
点击返回

两个人活着总比一个人好受

翟斌躺在病床上。竭力想记起几件他和妻子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难忘的生活情节。

可是他真的想不起来。

他摇摇头说:太平淡了,太平淡了。


可是,就是这样平淡的夫妻生活,却成就了一件让人感喟不已的事。

他的妻子牟春华为了救他的命,把自己的肾捐了一个给他。面对绝望的丈夫,牟春华毫不犹豫地把肾捐给他。

她对感激涕零的丈夫说:两个人活着总比一个人好受。

去年5月,翟斌被查出肾有毛病。开始以为是尿毒症前期。

对这种病一无所知的翟斌和家人采取了保守疗法:服中药,做肾透析。治疗了一段时间后,医生告诉他,他的病根本不像想象的那样好治,最好的办法是做肾移植。

肾移植一般有两种办法:一种是亲属间活体供肾。另一种是等待其他肾源。

第一种比较安全可靠。因为亲属间肾移植排异的可能性较小,第二种办法在我国采用较多,但因为肾源较少,什么时候有肾源医院也不知道。有的病人因为病情严重,可能等不到肾源就坚持不住了。

翟斌的母亲去世了。只有父亲和两个姐姐。

为了翟斌,父亲和姐姐什么也没想,就去做了血型检验。

结果出来了,翟斌和家人都大失所望。他们的血型和翟斌的配不上。

那段时间,翟斌的思想压力非常大。吃得很少,睡得也很少。有时候坐着坐着就一个人哭了起来。

没有肾,他眼看着就没活路了。

家人也都为他着急,可是光急有什么用啊?

有一天,正在地里干活的牟春华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是O型血。母亲是O型血,自己会不会也是O型血呢?她骑上自行车就往医院跑。

到医院一检查,她果然是O型血。

当时,她特别高兴,骑上车子回了家,对翟斌说:你别哭了,我的血型和你的一样。我把肾给你一个不就得了。

翟斌不想这样做。

他心里很害怕。万一两个人从手术台上下不来,那扔下两个孩子可怎么办?

牟春华对他说:你不换肾,就只能等死。把我的肾给你,咱们两个人活着总比我一个人活着好受点吧。

翟斌还是不肯。

牟春华没办法,只好吓唬他:你不活,我也不活了。你要是走了,我就跟你走,把两个孩子扔下不管。谁让你这么狠心呢。

翟斌的心动了。

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,看着为了他可以牺牲一切的妻子,他流着眼泪答应了妻子的要求。众乡亲被感动了。你帮一把,我帮一把,翟斌凑够了做手术的钱

翟斌家住松山区河南营子乡波罗胡同北村。18岁那年,他的叔伯姑姑看中了在一家饭馆工作的牟春华。牟春华能吃苦,人又长得漂亮。两人一见面,就都相中了对方。

两年后,他们步入洞房,从此永远地走到了一起。

结婚十几年,两个人从来没生过气。原因是比妻子小两岁的翟斌在生活中更像牟春华的大哥哥。无论牟春华有什么脾气,他都顺着妻子。

妻子想不开的一些事儿,他都劝妻子不要太认真。

两个人的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、热火朝天。一双儿女也渐渐大了起来。

翟斌会开车,自己买了一辆家用四轮车,农忙时下地干活,农闲时出去拉砖拉石头挣钱。

两年前,因为旧的四轮车适用的是宽农具,不能下地干活了,翟斌就买了一辆新的适用于窄农具的四轮车。旧车在家放着用不上,翟斌就把车卖了。可是钱却老也要不回来。

为此,牟春华没少跟他磨叨。可是翟斌总是和颜悦色地跟她讲道理。

牟春华说:他这人没脾气。对我和孩子都特别好。为了他,别说给一个肾,就是他要别的,我也舍得给。有他在,我们这一家子人就在。

翟斌要去做手术了。可是钱却不够。

牟春华挨家挨户地去找乡亲们借。

听说是她把自己的肾捐给了丈夫,乡亲们都感动了。你家借100,我家借200地给翟斌凑钱。

最后,在村子里借了两万多元。

乡亲们说:春华能这样对丈夫,世间少有呀。钱你们先拿去花,治病要紧。

翟斌的泪水又一次流了下来。这回是感动的泪。妻子的肾在他的身体里住下来翟斌的生命通过妻子的器官得以延续

翟斌和牟春华来到市医院。

泌尿外科主任夏海波为他们做了周密的术前检查。肝功、肾功能、肾动脉造影。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。

去年9月15日,泌尿外科分成取肾和移植两个手术小组,为翟斌做肾移植手术。

手术进行了5个多小时,从早晨8时到下午1时。

手术获得了成功。

术后第三天,牟春华就可以进食了,也能下床活动。

翟斌的状态也很好。生命体平稳,肾功能指标正常,很快恢复了正常饮食。

到第六天,牟春华就支撑着下床伺候翟斌。怕他冷了,怕他热了,怕他吃不好饭。陪他们住院的亲属都说:牟春华照顾翟斌比这平常人照顾得还好呢。刚能干活就不拿自己当病人,这样刚强的女人真是少见啊。

记者问牟春华:你为什么舍得把肾给翟斌呢?

她说:我也不会说不会道,就是觉得我们俩扶持一个家比我一个人要强,我寻思着,换了这个肾,我俩咋也能活个十来年。这十来年就能把老的拱到土里去了,把小的拉扯大了。老的小的都不用我们操心了,我们俩也就没啥遗憾了。

和翟斌一样,牟春华也说不出什么吓人一跳的话来。那么普通,那么平淡。

记者让她想一想两个人十几年的夫妻生活中,丈夫有什么让她觉得很难忘的事儿。她说:没啥。就是他从不打骂孩子。孩子有啥错就给他们讲道理。

“别的呢?”记者问。

“没了。”她摇摇头。

记者在市医院泌尿外科采访时,那里的医生护士提起牟春华都十分感动。说这样的事儿真是太少了。科主任夏海波说:据我们掌握的情况,牟春华捐肾给翟斌,这样夫妻间活体肾移植的事,在全国仅有三例。其中一例肾没有成活。在内蒙古自治区是第一例。

夏海波还说:夫妻间活体肾移植是一种较好的供肾方式。虽然不像亲属间活体供肾那样免疫抗体容易接纳,但是由于夫妻长期生活在一起,免疫抗体比一般肾源的容纳性要强一些,易于肾成活。

一对农民夫妻的感人故事在小城上演了。

在感动之余,我们不免为他们的经济状况担心。

为了换肾,两个人拉了一大笔饥荒。连泌尿外科的护士见了记者都说:帮他们呼吁呼吁吧。他们太需要帮助了。(哑樵/文)

 

关闭本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