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龍的由來


        最古老的爬蟲類化石可追索至古生代之『賓西法尼亞紀』(31000萬年前─27500萬年前)。追本索源,恐龍當然係由兩棲類演化而來。兩棲類的卵需在水中才能開始發育。爬蟲類演化出卵殼,可阻止水分散發。此一重大改革,使得爬蟲類可以離開水生活。

       到225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,爬蟲類成了地球上的支配者,翼龍故中生代又稱爬蟲類時代。大型爬蟲類恐龍即出現於中生代早期。草食性的梁龍和雷龍,是最大的陸棲動物。霸王龍是肉食性恐龍。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魚龍及生活於空中的翼龍等。

     
爬蟲類在地球上繁榮了約1億5千萬年左右。這個時代的動物中,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龍。人們一提到恐龍,眼前就會浮現出一隻巨大而兇暴的動物,其實恐龍中亦有小巧且溫馴的小恐龍。

       恐龍屬脊椎動物爬蟲類,曾產於中生代之陸上沼澤,中頸及尾皆長。後肢比前肢長且有尾,能如更格盧(Kong aroo)之直立。其中有數種好食肉,數種好食草,體概巨大,可認為陸生動物中之最大者。其體格在下等之種類,有似最古之鱷及喙頭類,在高等之種類略與鳥類相似。


           恐龍(Dinosaur)一詞來自希臘語,意思是『恐怖的蜥蜴』(形形色色的恐龍往往讓我們看得目不暇己十九世紀中葉,英國學者以希臘文的dino(恐怖的)和saur(蜥蜴)命名)。

      正因為如此,使人們深信恐龍是一種巨大又恐怖的動物。人們當初
發現恐龍的化石時,是一種巨大的恐龍化石,所以才取了「恐龍」這個名詞;後來又陸續地發現小巧且溫馴的種類,但是名稱沒有改,仍取之為「恐龍」。
 


      研究恐龍的人,全憑恐龍化石末探索。古生物學家以其化石,推論其形態及習性。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研究,恐龍就像現生的動物一樣:有大的,有小的;有的以兩條腿走路;有的以四條腿走路;有的吃植物,有的吃動物;有的皮膚光
恐龍的分類滑,有的皮膚上有鱗或骨板。其共同相似之處是:所有的恐龍,腦子都很小,蛋下在陸地上(所有的爬蟲類都是如此)。
      

 

回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