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家 申不害

申不害傳

申子言術

申不害傳

  申不害,鄭國京縣人,約生於公元前385∼337年,好刑名,為法家術派的代表。其人本出身微賤,以學術干韓昭侯。昭侯八年,用申不害以為韓相。申子內修政教,外應諸侯,終身不為諸國侵。

  申子請昭侯用其兄為官,不許,有怨色。昭侯曰:「非所學於子者也。聽子之竭而廢子之道乎,又亡其行子之術而廢子之竭乎?子嘗教寡人循功勞,視次第,今有所求,此我將奚聽乎?」申子知恥,避舍而請罪曰:「君真其人也!」

  昭侯二十二年,申不害卒。著有《申子》,已佚。

申子卑卑,終相韓政。使術知臣,誤為兄薦。國政修善,卒前未侵。

申子言術

申不害為法家術派的代表,現存其著《申子》已經散伕,只餘輯佚本存《大體》與《君臣》兩篇,附上逸文數則,已不可見其整體政治思想,僅能從輯本中知得一二。

  君主治國,必使其臣,然而臣多蔽君,若「一臣專君,群臣皆蔽」,所以為君之道嚴防臣下上蔽人主而下壅群臣,終致殞身滅國,「蔽君之明,塞君之聰,奪之政而專其令,有其民而居其國矣。」臣下壅蔽人君,大抵不離順君之所好惡以得寵,所以申子指出明主不表現善惡,讓臣下不能惴惻君心,便戰戰競競專心辦事,不敢違逆,「故善為主者,倚於愚,立於不盈,設於不敢,藏於無事,竄端匿疏,示天下無為」,猶如設鏡無為,人自照,美惡自備;治國無以私智斷法,以常制決萬機,則輕重自得。常制之定,按名審實。臣有其名而為其事,不得越職,「以其名聽之,以其名視之,以其名命之」,「其名正,則天下治……其名倚,而天下亂」(《大體》)。名隨實變,實隨名而行,兩兩相符,為之治;不符,則奸邪違法矣。如此君操其臣,「君如身,臣如手」,臣不得不盡責,亦不得越職侵權,再者「君主任法而不任智,任數而不任說」(《逸文》),臣不識君主心意,惟有不敢違職,專心事君。如是,君臣之道,「君設其本,臣操其末;君治其要,臣行其詳;君操其柄,臣事其常。為人臣者,操契以責其名。」(《大體》)君主行事「而晦晦,而行行,而止止,三寸之機運而天下定,方寸之基正而天下治。一言正而天下定,一言倚而天下靡。」(《君臣》)

不害言術,無為自鑑;藏而莫示,奸邪自息。
本於黃老,化於法家;立冊數十,今傳只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