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inciples of Economics


Essays

{ 經濟轉型與失業 }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##在任何的社會堙A都會有失業問題的存在,香港亦不例外。 ##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資料顯示,香港在今年(2001年)7月至9月的勞動人口約有344萬2千人,失業率為5.3%,即有約18萬6千人失業。 ##為甚麼失業率如此高? ##一般人會認為這是由於受到亞洲金融風暴、政府政策和其他外圍因素的影響,以致失業率上升。 ##但是,這只是其中一些因素。事實上,失業人口增多與經濟轉型有密切的關係。 ##從前的香港是以製造業為主,但自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,僱主為了減低生產成本而將工廠北移,令製造業風光不再。取而代之的便是服務性行業,如金融、保險、地產、批發零售業、旅遊業、飲食業和出入口貿易等。工業轉型形成了結構性失業,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之改變,令整個社會對勞工的需求有了結構性的轉變。 ##根據統計處在1995年和2000年關於市民在各行業工作的分佈的統計中顯示出此轉變。 ##1995年,從事製造業的人口約有38萬6千人,2000年則有約22萬9千人,約有15萬7千人工人要另起爐灶; ##相反,在1995年,從事服務性行業的人約有140萬人,2000年則有149萬人,在五年間增加了約9萬人,當中包括了不少製造業工人。 ##由此看來,工業轉型令勞動人口的分佈亦有所改變。 ##可是,因從事製造業的人的學歷較低、年齡較大和沒有其他的特別技能,故只能從事一些要求較低、收入較少的工作,如清潔工人和售貨員。 ##由於供過於求和經濟進一步轉型的關係,市場不能完全吸納這班工人,以致失業率上升,由1995年的3.5%(失業人數:約106,000)至2001年最新公佈的5.5%(失業人數:約189,000)。 ##此種結構性的轉變何時結束,失業率何時才能下降,便要視乎環境如何轉變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{ 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 } ##香港是以市場經濟(Market Economy)為經濟模式的城市,這與港府一直奉行的積極不干預玫策有重要的關係。此兩項政策令香港的營商環境更開放、更自由,促進香港的經濟繁榮,令市民的生活水準(living standard)改善了不少。但是,香港的貧富懸殊的程度卻有增無減。 ##政府於日前公布了反映貧富懸殊情況的堅尼系數的最新數字為0.525,較1991年的0.476上升了0.049。這顯示出在這十年間,貧富懸殊的情況不但沒有改善,反而有惡化的跡象。其主要原因是香港的收入分佈不平均,貧富間的差距越來越大。整體而言,就算港人的實質收入增加,亦不代表資源分配有改善。 ##政府所公布的有關資料中顯示,在1996年,最有錢的10%人口享有全港收入的41.8%;而最貧困的10%則只有總收入的1.1%。貧富差距是38倍。而今年的數字顯示,最有錢的享有41.2%的總收入,最貧困的只有0.9%的總收入,貧富差距達45倍。 ##雖然,與1996年比較,香港家庭住戶每月收入的中位數上升了約6%(1996:$17500; 2001:$18705)。但在短短的五年間,貧富差距不但沒有改善,反而更多出了7倍。可想而知,若不改善收入分配不平均的情況,最終只會令普羅大眾的生活變得更困苦,從而衍生出如自殺和犯罪率上升等社會問題,以致民不聊生。 ##此外,香港的物價一直是處於高水平,加上房租昂貴,增加了一般小市民的日常開支,加重了他們的負擔。根據資料所得,經季節性調整後,今年第二季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是0.3%,較上年同期的-0.7%上升了1%,而政府亦沒有因應經濟環境對租金作出調整,使市民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。 ##故此,若經濟環境沒有改善,貧富懸殊便會日趨嚴重,貧富的差距只會帶來很多問題。希望這些問題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解決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{ 酒樓的市場結構 } ##香港人很喜歡在空閒時到酒家喝茶,品嚐「一盅兩件」;每逢有嫁娶事宜,都會在酒家辦酒席,擺喜酒;有些時候,有部份人更愛在此開雀局,醫治自己「癢癢」的手。話說回來,究竟酒家屬何種市場結構? ##在四種市場模式中,酒樓較接近獨佔性競爭(Monopolistic Competition)。現從六個部分去看。 1/ 公司的數目 # 從現實環境中可見,香港的酒家林立,隨處可見。所以它的數目十分多。 2/ 產品的差異 # 由於各酒家所售賣的食品不盡相同,各有特色,故是產品有一定程度上的差異(例:味道和用料)。 3/ 價格的控制和競爭 # 由於各酒家的產品有一定的差異性,在決定價格時,酒家之間只會受到有限的控制,並不會太受對方的影響,因始終有替代品。 反而它們之間的價格競爭,多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。近年的經濟不景氣,使很多酒家東主決定要減價促銷,增加利潤。 4/ 進出的情況 # 因大多數的酒家都是規模較小的,辦酒樓所需要的資金較小,沒有很大的規模經濟,故相對寡頭壟斷(Oligopoly)和獨佔(Monopoly)而言,屬於獨佔性競爭的酒家是很容易加入和退出的。 5/ 非價格競爭 # 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,各酒家都出盡法寶,以非價格的形式互相競爭,務求吸引新客戶,留住舊客戶,如用廣告和找名人做宣傳、聘請名廚坐鎮和以口碑取勝、推介晚市套餐和火鍋自助餐、大抽獎和製作不同的新菜式。 6/ 相互牽制 # 每家酒樓的特色的不同,令它們之間的牽制力微弱。 ##以上各點便分析了酒樓的市場結構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{ 消費者行為和超市與街市的選擇 } ##不同的消費者在採購時都會以不同的標準去決定是否購買某種貨品。經濟學家便為此而研究消費者行為。在研究前他們便假設消費者行為是理性的,而他們亦願意和有能力購買。 ##經研究所得,消費者在選購時會以其喜好、購買力和商品的價格作考慮因素。由於當中的理論亦可用作理解他們對於購物地方的選擇,故便從喜好以及購買力興商品價格兩部分作分析。 1/ 喜好 # 消費者每每都各有所好,故影響了他們對購物地方的選擇。 一般而言,較年青的消費者偏向到超級市場光顧。由於他們十分繁忙,街市的營業時間較短,故他們只好到超級市場購物,十分方便,但在某程度上是他們唯一的選擇。 # 此外,他們認為超級市場的壎芡藿珚佳,地方較大較舒適,故他們會較愛到這些地方光顧。 # 較年長的則認為街市的貨品較新鮮,價格亦較低,故多會光顧街市的檔口。 2/ 購買力與商品價格 # 消費者本身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會影響他們的選購場地的選擇。 # 若他們的收入較高,其購買力亦因而提升,故他們會尋求一些較特別的貨品。因在街市所出售的貨品較普遍,相較超級市場,貨品的種類較多,較能吸引這班購買力較高的人士。 # 除了收入的增加外,商品減價亦會令消費者的購買力變相提高,使他們購買更多貨品,亦即是收入影響(Income Effect)。 # 當超級市場的貨品價格上升,消費者便會選擇到街市購物,反之亦然。這種關係便是替代影響(Substitution Effect)。 # 另一方面,機會成本(Opportunity Cost)亦可用以解釋消費者在選擇消費場地時的行為。 # 對某些人而言,他們寧願以較多的金錢到超級市場購物,以換取較舒適的環境。他們所放棄的金錢,便是他們的成本,其所得便是較佳的購物場地。 # 所以,消費者的喜好、收入的增加、貨品價格的降低和機會成本都能解釋和影響他們對消費場地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