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    
menu 1

 

地球

 

 

    地球是一個唯一有人類居住的行星;是個有一顆衛星的行星,這顆衛星叫月球;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60萬公里(即是1天文單位) ,按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60萬公里,而直徑為12742公里,質量為60萬億億(6000000000000000000000)噸,平均密度為5﹒52克/立方釐米,是九大行星中密度最大的,其表面重力加速度為9﹒8米/平方秒,表面物體逃逸速度為11﹒2公里/秒。

    地球的大氣總質量約為6000萬億(6000000000000000)噸,約是地球總質量的百分之一;大氣層中含氮 (78%)、氧(21%)、氬(0﹒93%)、二氧化碳(0﹒03%)及氖(0﹒0018%),另外,還有水氣、塵埃等。低層大氣主要散射太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色光,所以我們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。接近地面(赤道約17公里,極區9公里)的一層為對流層,有風霜雨雪等大氣現象;對流層上方50公里為平流層;平流層上方20-30公里為臭氧層,雖然它的質量佔的大氣總質量百分之一,但足夠吸收太陽的紫外線,保護地面上的生物;臭氧層上方80公里的一層為中間層,這裡的溫度隨高度而下降;中間層的上方為電離層,它可以伸展到1000公里以上,使長距離無線電通訊成為可能;電離層上方2500公里為氦層,主要為氦離子;氦層上方為質子層,氫離子為主;到距離地面以上幾萬公里處,大氣層與行星空間融合。80公里以外的外層空間,溫度隨高度而增加,它叫做熱層地球的海平面的大氣壓為1013﹒25毫巴;如果地球沒有了大氣,它的平均溫度為-23℃,而實際表面溫度為15℃,大氣使表面溫度增加了38℃。

    地球的70%以上為海洋、湖泊、江河等水體,30%為陸地-高山和平原等,目前地球正不斷地受外力和內力作用,並不斷風化、侵蝕。

    地球的內部具有分層結構,最外層為地殼,它的陸地平均地殼厚度為35公里,海洋平均地殼厚度為11公里,全球平均地殼厚度為19公里,地殼平均密度為332克/立方釐米;地殼向下2900深處地幔層,由於物質分怖不平均,因此可分為上地幔(向下1000公里)和下地幔,地幔層底部的平均密度為555克/立方釐米;而最底層則為地核,它只佔地球體積的16﹒2%,它的密度為13克/立方釐米,壓力超過370萬大氣壓,可見密度十分高,因此,它的質量佔31%地球總質量。

    地球的外層空間有‘磁層’和‘輻射帶’,磁層像一個朝太陽的蛋形物,它是太陽風把地球壓縮在一個固定區域;而背著太陽的一面,地球的磁力線和其他帶電粒子可以伸展到100-200百萬公里以外,在離地球1-4個半徑處的磁層內,地球磁場‘捕獲’了大量來自太陽和星際空間的高能帶電粒子,構成兩個‘捕獲區’,這就是地球的輻射帶,又稱范愛倫帶

    在1513年,哥白尼提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;1851年,法國物理學家傅科,証明了地球的自轉,地球由西向東自轉,自轉周期為23時56分4秒,赤道地區線速度為465米/秒,旋轉一周約行40000公里;地球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,周期為365天6小時9分10秒,平均速度為30公里/秒,在太空中運行一周需約94000萬公里;地球的偏心率為0﹒0167,是個橢圓。

 

 

地球的相片:

第一、二和三幅相為地球的相片,第四幅為月球和地球的相片。